汽车电子“缺芯”,把一颗小小的芯片推向了风口浪尖,这就是单片机。单片机又称为微控制器,MCU,是一种对特定的应用而设计的控制处理芯片,可以简单理解为把CPU的频率与规格适当的缩减,并将内存、计数器、串口等周边的接口都整合在单一的芯片上面,形成了SOC芯片。
单片机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开发出不同的控制组合,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,电子产品,小到遥控器、儿童玩具,大到汽车、工业装备等等都要用到单片机,它的主要应用集中在汽车电子、工控/医疗、计算机和消费电子等领域,其中汽车电子的用量最大,占比高达33%,这也是为什么单片机缺货,汽车行业首当其冲的原因之一。单片机的价格通常并不高从几块钱到几十块不等,之前更由国产厂商推出了价格低于一块钱人民币的32位单片机,破了行业的记录。但是2021以来,由于汽车电子的缺芯引发的涨价潮,目前单片机的价格普遍上涨了近10倍,几百块钱价格抢货的案例比比皆是,真可谓是奇货可居。
单片机有四位、八位、十六位、三十二位和六十四位之分,那这个“位”代表着什么意思的?从我们的直观理解上来看,大差不差,代表着单片机的档次,那位数越高,它的档次就越高。前面提到过单片机是由处理器、存储器、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起的SOC级芯片,各种模块通过总线互联互通,其中的位数就代表着总线宽度和累加器的位数,位数越大,一次可以并行处理的二进制数据越长,这就意味着处理能力越强,当一次处理的位数较大的时候,就需要用到很多条指令才能完成,所以效率就会相对比较低下,因此位数越大,代表着处理能力越大。低位数的单片机比如说四位、八位主要用于像计算器,儿童玩具、遥控器、表计、小家电等领域,目前三十二位的单片机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,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、视频监控、手机相机、汽车电子工业等对单片机的处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一些产品领域,目前的中国的单片机市场仍然以国外厂商为主,比如瑞萨。恩智浦,意法半导体等等,前九大的国外厂商的单片机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6%,不过今年由于缺芯的影响,很多下游的模组厂都把切换到国产单片机提上了日程。
国内主流的单片机厂商,包括中颖电子、兆易创新等,科创板当中尚还没有出现以MCU为主业的上市公司。复旦微电子、乐鑫科技、芯海科技也都有自己的MCU产品,其中复旦微电子的MCU主要用于智能电表领域,年营收1.8亿;乐鑫科技的MCU主要应用于WIFI领域,年营收4.4亿;而芯海科技这是从信号链芯片切换(扩展)到了单片机,主要是八位和三十二位,年收入规模有一亿左右。至于缺货最严重的车规单片机,由于门槛比较高,国产厂商更是寥寥无几,不过也出现了像芯旺微电子、杰发科技,兆易创新、比亚迪半导体、华大半导体等一批生力军,有相应的车规级MCU产品推出来。